abramov(abramov)
看足球吧为您开始abramov相关信息,abramov,abramov,abramov,希望大家通过阅读本文能够有所帮助。
棕熊并非老虎的天敌。世界上老虎和棕熊同域栖息的区域只有我国东北部和俄罗斯远东南部,分别是东北虎和乌苏里棕熊,两者都是栖息地内非常强大的顶级掠食者。
我们先来看一下双方的体型。东北虎是世界上最大的猫科动物之一,成年公虎平均200千克左右,最大270-300千克;母虎平均约130千克,最大167千克。而东北虎的对手乌苏里棕熊的体型更是非同小可,乌苏里棕熊是欧亚大陆上最大的棕熊亚种之一,体重足以和欧亚最大的堪察加棕熊一拼,而后者的体重是:公熊平均269千克,母熊平均175千克(这还只是棕熊每年体重低谷期的夏季体重,到了秋末棕熊的体重还能再增20%)。可见,在体重方面,乌苏里棕熊对东北虎占据不小的优势。
乌苏里棕熊和东北虎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我们进一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实际上,俄罗斯远东的老虎专家伊凡已经总结了远东地区一百多年来老虎和棕熊的交手记录,双方一共交手44次,其中22次老虎取得了胜利,杀死了棕熊,而棕熊则12次杀掉老虎,剩余10次并未分出生死。下面介绍一下这些战例:
伊凡等专家在1992-2013年的研究中,记录了老虎对棕熊的7次捕杀:
东北虎捕杀棕熊场景描绘
值得一提的是,七只棕熊中有四只(三只成年母熊和一只两岁小熊)是被同一只成年公虎捕杀,这只虎的编号为M20,名字叫戴尔(专家以远东老虎研究项目领头人戴尔的名字给它命名),体重为206千克。
虽然以上的例子显示,明确只有成年公虎杀死过成年棕熊,但凡事也有例外,过去也有学者报道过成年母虎杀死170千克棕熊的例子,这个战绩非常出色了,估计是一只很强大的母虎。
被母虎杀死的170千克棕熊
老虎杀过的最大棕熊是由拉莫夫在1965年报道,他在文章中指出,1959年年底,老虎杀死了一只大棕熊,整整吃了10天才离去,我们根据老虎的食量估计,这只受害的棕熊很可能超过200千克,这有可能是一只公熊。
从目前所有明确的例子来看,并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老虎杀过成年公棕熊(不排除老虎杀死成年公熊的可能,毕竟双方的体重有一定交集),受害的主要是成年母熊和小熊,看来面对体型巨大的公熊,即便是东北虎也难以取胜。实际上,成年母熊对老虎来说也是有一定风险的猎物,上文提到的杀熊高手戴尔,在捕杀一只150-200千克的母熊时,两者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尽管最终戴尔成功杀死了对手,但自身也受了伤。
据文献记载,棕熊总共杀过12只老虎,6只是成年老虎,4只未成年,剩余2只不详。棕熊在杀死老虎后都吃掉了虎,可见,在饿急了的情况下,棕熊也会把老虎视作潜在的猎物。一般来说,能够捕食老虎的基本是成年公熊。
未成年老虎或是带仔母虎可能更容易受到来自棕熊的威胁。1959年冬天,一只带仔母虎在捕杀了一只野猪后,遭遇了附近的一只大棕熊,最终棕熊付出重伤的代价杀死了这只母虎,并把母虎和野猪都吃掉了。在另一个例子中,一只母虎和它三岁的儿子杀死了一只野猪。在母虎离开后,一只棕熊撞见了这只年轻公虎和它的野猪,一场战斗就此爆发。结果棕熊杀死了年轻公虎,像上一个例子一样,棕熊既吃野猪也吃老虎。此外,棕熊偶尔也能捕杀成年公虎,1972年,研究人员记录了一只被棕熊杀死的成年公虎。
被棕熊杀死吃掉的三岁年轻公虎
总的来说,棕熊凭借巨大的体型,可以说是老虎在栖息地中最强劲的对手,双方的冲突互有胜负。由于老虎是纯粹的肉食动物,掠食性比杂食的棕熊更强,因此老虎杀熊肯定比熊杀虎更多。统计显示,对棕熊的捕杀主要是由成年公虎完成的,有的公虎甚至形成了多次捕杀棕熊的生活习性,比如前文中的公虎戴尔;虽然母虎很少捕食棕熊,但也杀死过比自身还大的170千克棕熊,这也体现了一些母虎惊人的猎杀技巧。而巨大的成年公棕熊无论面对公虎还是母虎,都具备优势。
因此,确切地说,在东北虎和乌苏里棕熊共存的这片栖息地中,两者互为对方唯一的捕食者,相比棕熊对虎的捕杀,老虎对熊的捕食相对更频繁一些,但由于棕熊本身也是一种危险的掠食者,在其它猎物丰富的情况下,老虎一般不会选择棕熊下手,也就谈不上把棕熊列入常规猎物。
棕熊和老虎真的是天敌,它们会尽力捕杀对方的幼崽 。
。棕熊和老虎都有各自的生活范围。只有在中国的东北部和俄罗斯的锡霍特山脉地区。它们的生活范围会有重叠。那里生活着乌苏里棕熊和西伯利亚虎。乌苏里棕熊,棕熊体型中第二大亚种,头大而圆,体形健硕,肩背隆起。四肢力量十分强大后肢力量足以让它对敌时可以站立攻击,前肢长有尖利的爪子,爪尖最长能达到15厘米。颈肩部力量十分恐怖可以用爪子可以击碎野牛的脊背。雄性个体长2米左右,体重约260千克,最大有记录个体为300千克,雌性个体仅一半。奔跑时速度可达56公里/时,可扑杀野猪,马鹿等大型动物。西伯利亚虎,老虎最大的亚种。是现存最大的猫科动物,身体强壮而矫健。口中长有10公分犬齿,咬合力能达到450公斤。移动速度快,扑食技巧多样善于伏击。雄虎体重一般为250千克左右最大能到300千克以上。雌虎体重仅为雄虎的75%。乌苏里棕熊和西伯利亚虎在远东地区都是站在食物链顶端的捕食者。成年雄性的乌苏里棕熊和成年雄性西伯利亚虎之间实力大致相等。但当它们遇到对方的雌性个体幼年个体和2岁左右的青年个体时,成年雄性的乌苏里棕熊和西比利亚虎会对它们形成巨大的力量优势。雄性个体会尽可能的捕杀对方的幼崽。当有雌性带着幼崽时,为保护幼崽它们会拼死战斗。但结果往往被对方一起捕杀。
棕熊和老虎存在对食物的竞争
实际上,乌苏里棕熊和西伯利亚虎之只存在间接的竞争,它们互相捕食对方的概率并不高。棕熊以植物为主食。据专家分析:棕熊年度饮食中植物占78.4%,而老虎是终极的食肉类动物。只有在棕熊刚从冬眠中醒来的时候,急需补充营养,才会主动猎杀马鹿和野猪。但棕熊作为自然界最大的食物强盗,经常去老虎的地盘蹭饭吃《仅限成年雄性棕熊》。据《阿穆尔虎与棕熊、黑熊的关系》一文中记载棕熊和黑熊都会光顾老虎猎物,目的是清理这些尸体。1992-2013年间,在老虎猎物旁边发现熊的脚印有64次,占在熊非冬眠期调查的老虎猎物总数的17.3%。老虎猎物被熊光顾的比例只会比这更高,因为有的猎物可能在研究者发现之前就被清道夫们清理干净了。乌苏里棕熊因为体型的关系光顾西比利亚虎猎物比黑熊更频繁,分别是36次和9次,还有19次熊的种类不明。乌苏里棕熊吃掉的西伯利亚虎猎物包括马鹿,野猪,梅花鹿,狍子和驼鹿。所以说乌苏里棕熊对西伯利亚虎的猎物种类没有选择倾向,会吃掉它们找到的所有西比利亚虎的猎物。最常见的方式是乌苏里棕熊在西伯利亚虎离开以后吃掉西伯利亚虎的猎物,而乌苏里棕熊则有一半是直接将西伯利亚虎赶走或与西伯利亚虎共享猎物。据专家记载1992-2013年,有55次棕熊抢夺老虎猎物的事件,有18只老虎的食物只食用了一部分,11个被熊抢走,7个与棕熊分食。在动物密度较低的地区反而更加严重,这对雌虎是非常不利的,将严重的影响西伯利亚虎的繁殖率和幼崽成活率。
棕熊抢夺老虎的食物
乌苏里棕熊在和西伯利亚虎争夺食物时,经常会发生冲突。科斯托格罗德(1976年)报道了一只成年雄性西伯利亚虎与一只成年乌苏里棕熊的冲突,棕熊占据了老虎的猎物。老虎对棕熊进行了凶猛的攻击,但棕熊成功赶走了老虎。。1959年10月,在乌苏里江流域,一只棕熊袭击并杀死了一只正在吃其捕杀的野猪的成年雌虎。老虎吃不是自己捕获的猎物,可能是由于棕熊老是偷取猎物导致缺少充足的猎物,导致体状况比较差不得已而为之。
老虎也会霸占棕熊的猎物
西伯利啊要虎也抢夺乌苏里棕熊的猎物。1999年10月,在滨海边疆区泰内斯基地区,一只棕熊吃了一只被偷猎者杀死的马鹿。一只成年雄虎《M20》成功将棕熊赶走,独占了猎物。
老虎猎杀棕熊
参见《第19章:阿穆尔虎与棕熊、黑熊的关系》第9页:译文:熊在虎饮食中是重要组成部分,次于马鹿和野猪。老虎捕杀的棕熊中只有母棕熊和幼仔,没有成年公棕熊被捕杀。老虎捕杀黑熊似乎对其性别没有明显的选择倾向。带仔母棕熊较容易被虎捕杀,因为母熊为了保护幼仔,不得不承受更大的风险。老虎21年间共吃掉了9只棕熊,其中7只是捕杀,2只是食用尸体。3-4岁公棕熊一只,为成年雄虎捕杀。成年母棕熊六只,其中五只是被老虎捕杀,凶手有三只是成年雄虎,一只是未知年龄的雄虎,一只是性别不明的成年虎;一只为盗猎者杀死后,被成年雌虎吃了。两龄棕熊一只,性别不明,为成年雄虎捕杀。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出现了专门扑杀棕熊的西伯利亚虎《戴尔》,它是当地的虎王,最重时达到206千克。他带有专家安装的无线电项圈,以追踪的它的活动范围与饮食情况。它在一年内捕杀了三只成年雌棕熊、一只两龄棕熊和一只黑熊。说明有些西伯利亚虎捕杀棕熊明显远比其他虎频繁,证明老虎中存在一些”捕熊专家”。1996年6月18日,一只雄虎在动物小径上杀死了一只两龄棕熊。雄虎吃了约不到一个小时后被人类吓跑了。在此期间母熊和另一只两龄小熊都坐在树上躲避。专家观测到了一起西伯利亚虎捕杀小棕熊的事件。但在所有的专家发表的文件中都没有雄虎猎杀成年雄棕熊的事件。
棕熊 对老虎的反杀
根据专家对100多年来所有文献记载,棕熊不但能对老虎的袭击进行有效反击,有时还能取得搏斗的胜利。专家统计了44例棕熊和老虎冲突的例子,有13次是老虎先发动袭击,8次是棕熊先发起进攻,其他不明。这44次虎熊搏杀中,有22次(50%)老虎杀死了棕熊,12次(27.27%)棕熊杀死老虎,10次(22.72%)没有决出生死。参见《第19章:阿穆尔虎与棕熊、黑熊的关系》第12页被棕熊捕杀的老虎记录:黑熊捕杀虎从未见于报道。黑熊可能吃死虎的尸体。棕熊有时会袭击并杀死老虎。有记载共12例棕熊杀死虎的例子(Sysoev, 1950, 1960, Abramov, 1962, Rakov, 1970, Gorokhov, 1973, Kostoglod, 1981)。其中六例是成年虎,四例是未成年虎,两例情况不明。所有的例子中,熊都吃了老虎。在饥荒年代,棕熊变得异常凶狠。例如,1913年Bol’shoi Sinanche河流域,一只大棕熊杀死并吃掉了一只虎。而1960年在锡霍特阿林保护区,一只年轻虎沦为棕熊的猎物(Abramov, 1972b)。参见《第19章:阿穆尔虎与棕熊、黑熊的关系》第12页棕熊远距离追捕老虎的记录。译文:Kostoglod(1981)描述了一起大棕熊追捕雄虎的事件(该虎的前垫宽是10.5厘米,应属于年轻雄虎),熊连续跟踪虎超过14公里。最后虎穿过了上面有很多人类脚印的冰封河道,熊才停止了追捕。在另一起事件中,发现了虎被熊吃掉的残骸(Kostoglod,1981),几英里的河滩上布满了掠食者的脚印,老虎环行,并转了一个圈,试图逃脱追捕,但最后仍然被抓住并撕碎了。
根据以上资料显示《科学家只能监控很少的一部分乌苏里棕熊和西伯利亚虎,还有数量巨大的捕食案例没有记录。我们只能以点观面来分析。》,我阐述乌苏里棕熊与西伯利亚虎的因食物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也用数据证明了乌苏里棕熊和西伯利亚虎都在对方的食谱当中。它们的雄性都会尽力捕杀对方的雌性和幼崽。在远东这块不算富饶的土地上,作为势均力敌同时在处在食物链顶端的捕食者。它们之间存在巨大的生存竞争,说他们是天生的敌人是没错的。
我是 笑谈天下客,喜欢的给个关注吧。我会继续努力的。
而实际上,棕熊和老虎栖息区域重合的地方只有俄罗斯远东以及我们国家东北一带,而且现在东北地区的老虎数量是在下降的,野生棕熊和老虎碰上的概率非常低。
再者说,棕熊和老虎都是食物链几乎处于顶层的猛兽,说谁是谁的天敌,也是不符合实力定义的。
体型,都以公的为例,乌苏里棕熊的体重平均在270千克,最重可能有600公斤的量级。而东北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猫科动物,最大体重也就在270千克封顶,很少有更重的。此外,棕熊的皮是比老虎厚的,这可以说是防御力更强。
从实际战绩上看,老虎略占优。
综上,题主的说法几乎不成立。
据国外统计资料,亚洲黑熊和乌苏里棕熊占西伯利亚虎食谱的5 - 8 %。特别是棕熊估计为1 - 1.5 %。据报道,某些老虎模仿黑熊的叫声来吸引它们。棕熊通常比黑熊更容易受到老虎的攻击,因为它们习惯生活在更开阔的地区,而且不会爬树。捕猎熊时,老虎会站在岩石或倒下的树的下风面,等待熊经过。当熊经过时,老虎会从熊头顶上跳下来,用一只前爪抓住熊的下巴,用另一只前爪抓住它的喉咙。然后把固定的熊脊椎咬断。杀死一只熊后,老虎会集中吃熊的脂肪,如背部,后腿和腹股沟。
老虎对熊的攻击往往发生在有蹄类动物数量减少的时候。虽然老虎可以成功捕猎熊,但也有棕熊捕杀老虎的记录,无论是在争夺猎物还是自卫时。有人观察到,两只熊在经过老虎足迹后改变了它们的路线,也有人观察到熊在没有恐惧迹象的情况下跟随老虎足迹,睡在同一个窝里。然而,尽管有被老虎捕食的可能,一些棕熊实际上从老虎的存在中受益,因为它们能占有老虎的猎物,而这些熊可能无法成功地捕猎,因为它们通常在这些关于猎物的争夺中占主导地位。
但世界上最大的棕熊就不一样了, 一头680公斤以上重的雄性科迪亚克棕熊会打败任何活着的猫科动物,包括剑齿虎。尽管美国和欧洲的洞狮以及剑齿虎是是十分强大的对手。剑齿虎不会立即试图攻击科迪亚克棕熊,它们的剑齿中间很脆弱,很容易折断,它们的头骨一般也很脆弱,这一特征在刃齿虎身上更为极端,它们的“剑齿”比现在狮虎的犬齿长得多。美国/欧洲洞狮的体型不如科迪亚克棕熊重,但它大了一点,所以即使是几率,更不用说,它比剑齿虎更敏捷。
现代猫科动物真的没有太大的机会对抗科迪亚克棕熊。
我来为题主解决问题吧,首先根据题主所问,棕熊真的是老虎的天敌吗?我再次强调一下, 天敌的含义是指自然界一种生物专门捕食或者危害一种生物 ,并不是所谓的能打的过他才能算天敌
更何况是老虎了, 老虎作为自然界顶尖猎食者,成年老虎除了人类以外,基本上没有可以威胁到他存在的生物,而灰熊属于食肉目的杂食性动物,不会去专门捕杀老虎, 老虎也不会去专门招惹棕熊。在野外成年棕熊基本都是比老虎大很多的
陆地上仅次于北极熊第二大的食肉动物, 体长1.5-2.8米,肩高0.9-1.5米,雄性体量135-545千克,雌性体重80-250千克。最重的科迪亚克棕熊可达800千克,直立时高可达3米。最轻叙利亚棕熊的只有90千克。体形健硕,肩背和后颈部肌肉隆起。
体型比最大的西伯利亚虎都大了一大圈。栖息环境荒漠高山森林,以及冰原边缘都有它的影子,主要生活在针叶林或者阔叶林等混合森林地带。
而老虎野外体重平均只有200多千克,也有极少数虎可以长至更大的体型, 自然是比不过棕熊的 ,由于栖息地属于典型山地林栖息的动物,常年处于热带或者亚热带阔叶林中
自然有些种类老虎栖息地和棕熊重合了 。冲突自然是免不了但是这里必须要强调一个事情, 老虎作为一种比较敏锐的生物,他是不会去主动招惹棕熊的,因为老虎属于独居猎手,他不想受伤,一但受伤就会影响捕猎效率(甚至面临死亡),所以一般见到其他大型动物,都会远远的避开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
也曾未听说过棕熊猎杀老虎的 。唯一能对老虎构成威胁的就是其他领地的老虎, 老虎领地意识极强,老虎杀死老虎的新闻倒是比较常见 (受伤的老虎也会面临饥饿的挑战,直至死亡)
最后做出结论, 棕熊根本算不上老虎的天敌,他们的关系可以算是竞争对手,老虎不会猎杀棕熊,棕熊也不会猎杀老虎。冲突也是较为小概率发生的
我是Animal趣谈,觉得我说的对的话还请点个关注或者评论, 你的关注是我持续更新回答的动力
不是,老虎跟棕熊正常情况下都互不干扰,但是在有些情况下老虎会杀死母熊或者幼崽,但是成年雄性棕熊老虎是不敢去惹的。反过来,成年雄性棕熊也会抢夺雌虎的猎物,有时候也会杀死老虎幼崽。老虎不傻,它知道棕熊也不好惹,所以双方正常都会相互避开,也不会有什么冲突,如果要说有的话老虎会清除领地内的其它食肉竞争者,但是棕熊是杂食性动物,所以老虎也对它们不会那么打压,也不好打压
我来回答下,天敌的判断标准不在于谁更强,也不在于个例现象,而在于谁在对方食谱中。老虎在食物短缺的时候,会猎食棕熊,当然前提是打得过棕熊,遇到强大的棕熊,老虎也不会那么傻,拿自己性命去搏。而棕熊是杂食动物,有肉吃吃肉,没肉吃吃草,生存条件比老虎好的多,所以棕熊不会主动攻击老虎,即使与老虎发生争斗,也是自卫性质,或者是争夺保护食物。所以,硬要说天敌的话,老虎是棕熊唯一天敌,而老虎是没有天敌的。
这问题问的我晕了,猫是老鼠的天敌专吃老鼠,鹰是蛇和兔子的天敌,棕熊吃老虎吗,我就问一句?棕熊怎么能成为老虎的天敌,老虎有天敌吗?什么无脑的问题都拿来提问,你累不累呀?
巨大的公棕熊一般不会被杀死,巨大的雄性东北虎没有天敌,也可以杀死巨大的公棕熊。
虎和棕熊没有天敌 棕熊与虎是互杀关系 在已知的记录中 虎杀熊的记录更多 但捕杀的几乎都是母熊、小熊或亚成年棕熊 成年雄性棕熊没有被捕杀的记录 而棕熊杀的成年公西虎却不止一只 有记录的约有2到3只((毕竟都是在食物链的顶端))
雄性棕熊>雄性东北虎>雌性棕熊/雌性东北虎/雄性黑熊>雌性黑熊
这里有一些亚洲的西伯利亚大棕熊和西伯利亚虎(东北虎)的真实交战记录,楼主看看吧(美洲的阿拉斯加棕熊比亚洲的大棕熊大,是体型最大的棕熊)
一、虎和熊之间的捕食关系
(一)虎对熊的掠食行为
“阿穆尔虎”工程官方文献中称:“虎的猎物包括黑熊、未成年棕熊和母棕熊,成年公棕熊不在虎的食谱内”,“只有成年公虎有能力将熊纳入其日常食谱内。”因此虎对熊的掠食实际上主要就是成年公虎捕杀黑熊、未成年棕熊和母棕熊。
1、熊在虎的食谱中的地位
(1)虎(主要是成年公虎)频繁袭击熊,以虎的捕猎次数统计,熊的出现频率达7.1%(其中黑熊为5.2%,棕熊为1%);若不计熊类休眠的季节(晚秋、冬季和早春),达到了11.4%(其中黑熊为8.3%,棕熊为1.3%);而秋季这个比例高达20.4%,可见虎袭击熊的事件主要发生在秋季。
尽管从次数上来看,虎袭击熊较频繁,但事实上,熊在虎的食物组成中所占的比重很小,以粪便和胃容物的干重统计,仅为2.1%(其中黑熊为0.7%,棕熊为1.4%)。这里的主要原因是虎袭击的一般都是熊崽或很年轻的熊,体重很小,这导致了熊类在虎的食物干重中所占的比例很小(Khramov,1993)。其中黑熊的这两个比例的差别尤为悬殊,这是因为相对于棕熊,黑熊的体型更小。
(2)虎捕杀的熊的平均体重估算,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计算,如上所述,以虎的捕猎次数统计,熊所占比例达7.1%(其中黑熊为5.2%,棕熊为1%);而以粪便和胃容物的干重统计,却仅为2.1%(其中黑熊为0.7%,棕熊为1.4%)。那么粗略地说,虎猎杀的熊的平均体重仅为虎全部猎物平均体重的29.6%(2.1%/7.1%)。孟加拉虎的猎物平均体重约为65kg,而相对于东北虎的类似研究较少,有限的样本显示东北虎的猎物平均体重要大一些,为93.6kg(n=63)。这样简单计算一下的话,虎捕杀的熊的平均体重大约只有28kg左右。
(3)此外研究发现,熊并不是虎的首选猎物,只有当有蹄类变得稀少时,熊在虎食谱中所占的比重才会升高,特别是上世纪40-50年代(从1944到1950年,共观察到了17次虎袭击熊的案例,多数详情未被记录)。
(4)研究者称:虎对熊的捕杀主要是消除病弱个体,对熊的种群是有好处的。
2、“阿穆尔虎”工程中观察到的几个虎捕杀熊的例子
这里共记录了9起虎捕杀熊的事件,其中6例棕熊(5例母熊,1例幼崽),3例黑熊(2例公熊,1例未知)。没有成牛公棕熊被捕杀;除少数未确定性别外,所有的熊都是被成年公虎捕杀。
工程中观察到了一头非常强悍的虎,起名为Dale,重202kg,几乎是工程中发现的最大的虎,编号为M20,他一共捕杀了4头母棕熊和1头公黑熊。被杀死的4头母棕熊中,有2头被捕杀的过程较简单;另外两头在被捕杀时进行了顽强地抵抗,Dale在战斗中流了血,已知其中一头母棕熊重150-200kg。可见捕杀母棕熊危险性很高。
3、其他一些虎捕杀熊的例子,其中的虎除了少数性别未知外均为成年公虎,俄国地名太难翻译,全部略掉,反正是在滨海边疆区。关于熊的体型和性别引用文中的话,“(被捕杀的)熊的性别并不总是给出,但根据体型判断,显然没有成年公棕熊”。
①Grohov(1973):一头公虎经过20分钟的打斗杀死了一头母棕熊。
②Kondakov(1961):一头公虎杀死并吃掉了一头棕熊。
③迄今为止唯一一个母虎成功地捕杀棕熊的案例。1951年,一头母虎在河边杀死了一头亚成年棕熊,体长只有158cm,估重170kg。注意一下这头熊体长很小,不如母虎,估重却很大,可能是脂肪较多。
④1949年冬季,一个猎人发现了一具皮肤被严重撕裂的黑熊尸体,明显是被虎杀死。
4、虎捕杀熊失败的一些案例
①Kostoglod(1981):一头带崽母虎试图捕杀一头棕熊,棕熊开始试图逃跑,后来转过身来反抗,母虎最后被迫放弃,带着幼崽离开。
②Gorohov(1973):一头母虎试图捕杀一头棕熊,经过简单的打斗,母虎逃跑。
③Gorohov(1973):一头虎和一头棕熊经过长时间的打斗后,各自朝相反方向离开,虎受了重伤,嘴里流着血。
5、关于虎捕杀冬眠熊的问题
(1)历史上几个虎捕杀冬眠熊的实例,最早发现虎能捕杀冬眠熊的是Bromely(1965),他在锡霍特山脉中部研究了七年,共观察到了15次虎袭击冬眠熊的事件,主要发生在晚秋和早春。他声称只有那些体型最大的棕熊能够逃脱冬眠时被虎捕杀的厄运。
①Bromely(1965):一头母虎挖掘了一头带崽母黑熊的洞穴,并将母黑熊从洞穴中拖出来杀死,母黑熊重约80-100kg;母虎又杀死了30kg的熊崽。
(论文中称,迄今为止可以确定的母虎杀死熊的案例只有两起,另一起是杀死亚成年棕熊,前已述。)
②Yudakov(1987):一头母虎挖掘了一头公黑熊的冬眠洞穴,试图捕杀他,但是最后母虎逃跑了。
③1949年春季,一只小黑熊几次爬树以逃过虎的捕杀,从脱落的树皮来看,虎用了相当长的时间攻击这只小熊。
(2)“阿穆尔虎”工程中对于虎捕杀冬眠熊的研究,“阿穆尔虎”工程开始的13年里(1992-2005)并没有观察到熊在冬眠时被虎杀死的事件。但是可以确定这一现象的存在。
①雄虎M4:在他的夏两冬季的粪便中均含有熊的毛发和爪子,研究者们还曾发现他搜寻熊的洞穴,试图捕杀冬眠熊。
②带崽雌虎F2:2004年春季, F2试图捕杀一头冬眠中的母黑熊,研究人员发现她爬上了一颗很高的树,但仍然没有够到母黑熊的冬眠洞穴。
(3)“阿穆尔虎”工程中得出的一些新结论
WCS最近的研究发现,熊冬眠以后,熊虎关系总体趋于缓和,虽然证实了虎确实会捕杀冬眠熊,但是远远没有像以前的研究者想象的那么频繁。熊冬眠期间被虎袭击的频率明显小于活动期间。
另一方面,多数的熊进入冬眠以后,母虎的处境会好很多,因为熊经常抢夺母虎的猎物,而公虎一般不受影响。
同时,研究者还发现,成年公棕熊一般不冬眠,靠抢夺虎的猎物过冬。
(二)熊对虎的掠食行为
1、虎在棕熊的食谱中的地位
棕熊捕杀虎的事件很多是因争夺食物而起,但有时棕熊也会主动捕食虎。
(1)棕熊食谱的90%为素食,但是春季例外,刚出洞的棕熊急需大量高蛋白食物补充冬眠中消耗的能量。WCS的研究发现,虎构成了棕熊春季食谱的0.5%。这一数值要比熊在虎食谱中的比例(2.1%)低。
(2)棕熊对虎崽的威胁较大,Gorohov(1972)统计了14个虎崽死亡的事件,其中3个是被棕熊杀死。
(3)WCS研究称,面对棕熊,带崽母虎的处境是很危险的,而成年公虎足以击退除了特大号的棕熊以外的其他熊类。熊类冬眠以后带崽母虎的处境会好很多。
(4)Kostoglod(1981):棕熊捕杀的虎多数都是病弱虎,因此棕熊的活动有助于帮助人类控制食人虎。
(5)棕熊捕食虎的一些案例
①Rakov(1959):一头棕熊在他杀死的野猪尸体旁边杀死了前来进食的母虎。
②Sysoev(1960):1959年冬天,一头大棕熊在一头带崽母虎捕食野猪归来的路上杀死了她,同时也受了重伤,之后他吃掉了野猪和母虎。
③Krivopusk(1957):1956年冬季,一头母虎带着一头3岁亚成年公虎(体型要大于母虎了)杀死了一头野猪,一头因食物不足未冬眠的棕熊趁母虎离开杀死了亚成年公虎,之后吃掉了野猪。
④Abramov(1962):1913年,一头大棕熊杀死了一头成年公虎,公虎被“撕碎”了。
⑤Abramov(1962):1960年冬季,一头棕熊捕杀了一头年轻公虎。
⑥Kostoglod(1981):一头棕熊抓住、杀死并吃掉了一头成年公虎。
上述事例中棕熊的性别均未给出,但是“大棕熊”、“未冬眠棕熊”都只可能是成年公棕熊(成年公棕熊才有不冬眠习性),因此虽未说明,其实以上杀死虎的基本上是成年公棕熊。
(6)棕熊追杀但未成功捕食虎的一些案例
①“阿穆尔虎”工程中发现一头母虎曾经至少被两头棕熊跟踪过,其中一头棕熊后来追逐母虎。
②“阿穆尔虎”工程中发现一头棕熊曾两次非常靠近一头带崽母虎。
③Kostoglod(1981):一头棕熊跟踪一头中等体型的成年公虎长达22km,试图捕杀他;后来这头幸运的虎通过接近居民区躲过了厄运。
2、与棕熊不同,黑熊很少能反击虎。Sisoev(1960)记录了目前唯一一起黑熊和虎长长的打斗过程。一般黑熊会积极地避开虎,遭遇虎时通常爬树逃跑,从来没有黑熊杀死虎的事件被记录到。
二、虎和熊之间的竞争关系
这个主要指的是二者之间抢夺食物的关系。
1、1992-2002年的研究发现,虎捕获的16.7%的猎物会被棕熊光顾,而棕熊有20 %腐肉来自虎。成年公虎基本上是有能力守住食物的(下面也会提到少量成年公虎被抢夺猎物的事件),但是这对母虎很不利;抢夺母虎猎物的主要是棕熊,偶尔也有成年公黑熊。
观察到的36例可分为下列四种情况:
16例(44.4%)中,熊清理虎吃剩下的食物(11例为棕熊,2例为黑熊,3例为未知种类的熊);
4例(11.1%)中,熊赶走虎抢夺猎物(2例为棕熊,1例是成年公黑熊,另1例未知;虎均为雌性);
4例(11.1%)中,虎和熊共享了猎物(熊均为棕熊;虎除了少数未知性别外均为母虎);
12例(33.3%)的具体情况未知。
2、其他一些资料,以补充上述材料。
①Kostoglod(1976):一头成年公虎返他的猎物,却发现一头公棕熊在进食,经过短暂的对峙,虎被迫撤退,棕熊单独享用。
②Grohov(1973):一头熊袭击了一头虎并夺取了他的猎物。
③“阿穆尔虎”工程中的研究人员曾发现一头公虎和一头棕熊在一具马鹿尸体旁对峙,最后公虎先撤退。还有2个熊为了抢夺食物杀死虎的战例(Sysoev,1960;Krivopusk,1957),被杀死的分别是母虎和亚成年公虎。在上一部分中已经说明,不再重复。
3、虎偶尔也会食腐。工程中发现一头母虎跟踪三头棕熊,吃了他们吃剩下的野猪;还发现一头公虎进食一头死棕熊,而着头死棕熊是被一头更大的棕熊杀死的。Rakov(1959)还记录了一起母虎偷棕熊猎物被杀死的事件,前已述。
4、黑熊一般会很小心地避开虎,光顾虎猎物的情况很少见。除工程中发现的那例公黑熊赶走母虎抢夺猎物的案例外,Yudakov(2000)报导了一起黑熊跟踪虎的足迹,清理虎吃剩下的食物的实例。
5、Abramov(1972):饥荒年代,熊变得凶猛好斗,更加积极地抢夺虎的猎物。
前面已经也提到饥荒年代虎袭击棕熊的事件会增多。可见有蹄类密度的降低会导致熊和虎之间竞争加剧。
6、前面已经提到,最近的研究显示成年公棕熊不冬眠,靠抢夺虎的猎物过冬。
以上是东北虎与大棕熊和交战与竞争关系实录
我们可以归纳出
雄性棕熊>雄性东北虎>雌性棕熊/雌性东北虎/雄性黑熊>雌性黑熊
不能
棕熊厉害,老虎是棕熊的食物而已。
棕熊捕杀虎的事件很多是因争夺食物而起,但有时棕熊也会主动捕食虎。
(1)棕熊食谱的90%为素食,但是春季例外,刚出洞的棕熊急需大量高蛋白食物补充冬眠中消耗的能量。WCS的研究发现,虎构成了棕熊春季食谱的0.5%。这一数值要比熊在虎食谱中的比例(2.1%)低。
(2)棕熊对虎崽的威胁较大,Gorohov(1972)统计了14个虎崽死亡的事件,其中3个是被棕熊杀死。
(3)WCS研究称,面对棕熊,带崽母虎的处境是很危险的,而成年公虎足以击退除了特大号的棕熊以外的其他熊类。熊类冬眠以后带崽母虎的处境会好很多。
(4)Kostoglod(1981):棕熊捕杀的虎多数都是病弱虎,因此棕熊的活动有助于帮助人类控制食人虎。
(5)棕熊捕食虎的一些案例
①Rakov(1959):一头棕熊在他杀死的野猪尸体旁边杀死了前来进食的母虎。
②Sysoev(1960):1959年冬天,一头大棕熊在一头带崽母虎捕食野猪归来的路上杀死了她,同时也受了重伤,之后他吃掉了野猪和母虎。
③Krivopusk(1957):1956年冬季,一头母虎带着一头3岁亚成年公虎(体型要大于母虎了)杀死了一头野猪,一头因食物不足未冬眠的棕熊趁母虎离开杀死了亚成年公虎,之后吃掉了野猪。
④Abramov(1962):1913年,一头大棕熊杀死了一头成年公虎,公虎被“撕碎”了。
⑤Abramov(1962):1960年冬季,一头棕熊捕杀了一头年轻公虎。
⑥Kostoglod(1981):一头棕熊抓住、杀死并吃掉了一头成年公虎。
上述事例中棕熊的性别均未给出,但是“大棕熊”、“未冬眠棕熊”都只可能是成年公棕熊(成年公棕熊才有不冬眠习性),因此虽未说明,其实以上杀死虎的基本上是成年公棕熊。
(6)棕熊追杀但未成功捕食虎的一些案例
①“阿穆尔虎”工程中发现一头母虎曾经至少被两头棕熊跟踪过,其中一头棕熊后来追逐母虎。
②“阿穆尔虎”工程中发现一头棕熊曾两次非常靠近一头带崽母虎。
③Kostoglod(1981):一头棕熊跟踪一头中等体型的成年公虎长达22km,试图捕杀他;后来这头幸运的虎通过接近居民区躲过了厄运。
野外的老虎和棕熊是经常相遇的,不像老虎和狮子一样相隔万里,除了人为干涉外,几乎一辈子不会相遇。而最有可能相遇的要数野生东北虎和东北棕熊,西伯利亚棕熊了,由于都生活在寒带恶劣环境下,领地甚至会重合,所以偶尔两者也会因为食物发生冲突。
那么东北虎和棕熊谁更胜一筹呢,其实有记录的研究表示,东北虎有被棕熊杀死的案例,当然棕熊也有被东北虎杀死的例子,不过都是一些母熊、幼熊、母虎、幼虎等,很少有成年棕熊和成年东北虎发生战斗的场景,两者都属于独行侠,很多时候都是相互避让。
不过和棕熊不同,东北虎没有过冬的习惯,所以在严寒的冬季,特别是食物严重缺乏时,东北虎一旦发现冬眠的棕熊,会毫不犹豫地发起进攻,而且胜率特别高,因为棕熊在冬眠的时候突然被惊醒,身体机能都还没有完全恢复,除了行动迟缓外,体力也是大不如从前。
最后想说的是,无论是东北虎还是棕熊,都是最顶级的掠食者,也是食物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两者各有各的优点和能力,并不能以个别例子来判定孰强孰弱。
老虎的九大亚种可谓家喻户晓,初接触动物的朋友就知道东北虎、华南虎、苏门达腊虎的名号。然而对狮子亚种有所了解的朋友就很少了,有人说狮子有十几个亚种,也有人说只有非洲狮和亚洲狮之别,谁说的对?
史前巨大的洞狮和北美狮(拟狮)这些无鬃狮类,有人说它们是现代狮的亚种,也有人说它们和狮、虎、豹一样都是豹属独立物种,谁说的对?
南非狮(克鲁格公园)
本文将结合学术界最新研究向大家介绍狮子亚种分化方面的新知识,同时澄清过去的一些认识误区。
研究历程:从12分到二六分
亚种的定义本就不甚明确。在科学上,亚种是同一物种内相似种群的集群,它是同一种动物生活在不同地理区域的种群,受所在环境的选择压力,在基因和形态上发生变化而形成的。亚种之间一定有隔离,通常是地理隔离,但又还没有发展到产生生殖隔离的程度。
亚种的划定受学者主观意志影响颇大。只要隔离必然产生差异,但要隔离多少年,差异多大,才可以划定一个新亚种?不同学者的看法可能有很大不同。
卡拉哈里狮(博茨瓦纳)
过去,受限于研究手段,学者主要根据形态差异划分亚种,先后被定名狮子亚种有30多个之多。博物学家史密瑟于1971年将狮子修订为12个亚种,而食肉目分类专家赫默则在1974年提出了八分法。
12分法的亚种包括:北非狮(巴巴里狮)、亚洲狮、西非狮、喀麦隆狮、刚果狮、乌干达狮、肯尼亚狮、东非狮(马赛狮)、安哥拉狮(加丹加狮)、南非狮、卡拉哈里狮和开普狮。赫默保留的八个亚种是:北非狮、亚洲狮、西非狮、刚果狮、东非狮、安哥拉狮、南非狮和开普狮。这两个分类系统都广为流传。
这些亚种有一定的形态差异,如亚洲狮鬃毛稀疏,尾穗较长,腹部有明显松皮,体型也较小。巴巴里狮和开普狮据说是鬃毛最发达的,也是体型最大的。东非狮体型比南非狮小,鬃毛较为发达,颜色也更深。
巴巴里狮照片(1893年)
然而,各地狮子之间的共性远大于个性。它们的体型有很大范围的重叠,不像老虎那样差距悬殊;鬃毛的生长因个体而异,与年龄相关性很大。通过外貌区分狮子亚种,比区分老虎亚种难得多,这可能是狮子亚种的普及程度远不如老虎亚种的重要原因。
进入21世纪,在老虎亚种被合并到只剩两个(大陆虎和巽他虎)的同时,一些学者开始主张狮子也只存在两个亚种。但与大家所想的不同,这两个亚种并不是非洲狮和亚洲狮。
?2014年,巴奈特等9位学者通过DNA测序,发现西非和北非的狮子更接近亚洲狮,而不是东非和南非的狮子。根据他的提议,狮子被分为南、北两个亚种:北方的指名亚种分布于北非、西非、中非和中东、印度;南方亚种分布于非洲东部与南部。
西非狮(贝宁)
2016年,贝尔托拉等15位学者通过更进一步的DNA分析,将现代狮识别为两大进化支、六个亚支和29个单倍型。两大进化支分别对应巴奈特提出的两个亚种,北方亚种包括北非(含亚洲)、西非和中非三个进化亚支,南方亚种包括东北非、南非(含东非)和西南非三个亚支。
至此,狮子的种下分类总算是搞清楚了。按现在主流观点,狮子确实分两个亚种,但不是亚洲狮和非洲狮,而是北方狮和南方狮。两个亚种各有三大亚支,共六个亚支,亚种下的差异也同样值得关注。那么,这些亚支是怎么形成的呢?
东非狮,现在被认为属于南非亚支
现代狮的分化:四次隔离、三次扩张
根据贝尔托拉的研究,所有现代狮的共同祖先是距今24.5万年前生活在非洲的一群古代有鬃狮子,在当时,这群狮子的足迹可能遍布非洲大陆的各个角落,彼此之间没有亚种分化。
亚种和进化支的形成一定是隔离导致的。作为生活在稀树草原上的陆地动物,狮子基因交流的地理屏障首先是海洋,其次是茂密的热带雨林和极端干旱的沙漠,最后是大河和东非大裂谷。
人类文明以前狮子的分布图
今天,由于人类活动,狮子被排挤到小而孤立的保护区内生活。但如果我们打开一张数千年前的狮子分布图,就会发现狮子的大部分分布区是连成一片的,它们扩散的最大屏障是亚、非两大洲之间的红海(只通过狭窄的苏伊士地峡连接),以及横亘在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因此,在过去绝大多数分类学家眼里,北非狮和亚洲狮是最受公认的亚种。
在这里,传统的分类学家犯了一个重大错误,狮子的亚种和亚支都是几万甚至十几万年前形成的,我们不能用今天的气候和水文情况去生搬硬套十几万年前的形势。近20多万年来,地球多次在冰期和间冰期之间切换。当冰期来临,海平面下降,大陆架露出海面,在两大洲之间架设起陆桥,供狮子自由迁徙。在气候湿润的时期,热带雨林扩张,极大阻碍狮子扩散;而撒哈拉沙漠变成大草原,成为狮子生活的乐土。
现在狮子的分布图(黄色部分为确认的分布,红色部分可能已灭绝,引自IUCN)
贝尔托拉根据古气候、化石和DNA三方面的证据,捋清了现代狮近25万年来的分化和扩散情况。概括地说,现代狮的祖先经过四次隔离、三次扩张,造就了今天两亚种、六亚支的格局。
距今24.5万年前,地球进入一次间冰期,气候变得温暖、湿润,热带雨林急剧扩张,横亘非洲中部,与纵穿非洲大陆的东非大裂谷一起,构成了阻碍狮子扩散的一道天然屏障。这第一次隔离,促使狮子南、北分离,奠定了两大亚种的基础。
狮子迁徙的屏障——非洲热带雨林和东非大裂谷(深灰);浅灰为今天的热带雨林范围,黑色虚线为晚更新世最大范围,白色为最小范围
随着热带雨林的继续扩张,到距今18.9万年前,赞比西雨林(位于今赞比亚境内)将安哥拉、纳米比亚的狮子与南非的狮子隔离开来。这第二次隔离,促进了西南非狮的形成。
从距今18.6万至12.8万年前,地球进入一次漫长的冰期,气候变得寒冷、干燥,东北非和中非的热带雨林变成稀树大草原,南非狮和西非狮趁机北上、东进扩张。这是现代狮分化史上的首次扩张,导致西非狮和北非狮分家,南非狮和东北非狮分家,这个时间节点大概在距今14.2万年前。
东北非亚支的雌狮(肯尼亚桑布鲁保护区)
接下来,地球经历了三次间冰期和两次小冰期的更迭。直到7.1万年前,末次冰期来临,气候变得前所未有的干燥,撒哈拉沙漠急剧扩张。到5.1万年前,北非狮与西非狮分离,这是第三次隔离。
这之后,地球经历了一段相对温和的冰期,气候由干冷转变为湿冷。到距今2.6万年前,地球毫无征兆地进入末次冰盛期,冰盛期以极端寒冷、干燥为特点,由于沙漠扩大,非洲适合狮子生存的栖息地也急剧减少,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狮子纷纷躲进了避难所。
西非狮的避难所是上几内亚,中非狮来到了喀麦隆高地和刚果盆地,东北非狮登上了埃塞俄比亚高原,西南非狮回到了安哥拉和纳米比亚,南非狮则退守南非东南部。经过末次冰盛期一万多年的隔离,六大亚支的遗传结构差异更大了。
中非狮(乍得)
此时的北非狮,却趁着冰盛期红海海平面低,踏着陆桥进入了亚洲。它们未能在中东和波斯站稳脚跟,最后在印度安了家,这些狮子就是今天吉尔公园的亚洲狮的祖先。这是现代狮的第二次扩张,距今2.1万年前,有鬃狮才首次进入亚洲。
距今1.6万年前冰盛期结束以后,六大亚支的狮子纷纷“下山”收复失地。这第三次扩张,奠定了现代狮今天的分布格局。约5000年前,北非狮再次东征亚洲,最终成功殖民中东和波斯,可能还一度进入了南欧。
亚洲狮(印度吉尔公园)
科学探讨现代狮亚种
根据贝尔托拉的“分子钟”,我们可知现代狮的演化历史比现代虎长得多。根据罗述金教授的研究,巽他虎与大陆虎的分化不过6.7万年,老虎各大亚种的产生普遍只有两万年左右,最年轻的亚种里海虎只有几千年历史。要按老虎的标准,将狮子六大亚支全部提升为亚种都不为过,甚至连印度狮、波斯狮也该算独立亚种了。
狮子两分法的最大弊端就是不利于保护。根据两分法,巴巴里狮还没有灭绝,印度狮也没有那么濒危,中非和西非的狮子也不是那么亟需保护。尤其是当贝尔托拉发现,同一亚种内的不同亚支分化已超过十万年,遗传结构存在很大的特殊性,两分法的合理性就更受质疑。
安哥拉狮(西南非)与其他狮子分化已有19万年
猫科分类素有主分派和主合派之争。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等主分派的学者占上风,必然会对狮子亚种进行重新修订。
以往分类的最大问题就是找不到亚种边界,这个问题也由贝尔托拉解决了,他按照DNA检测结果绘制了六大亚支的分布图。
狮子亚种和进化亚支的分布图
北非狮与其他亚支隔着广袤的撒哈拉沙漠,边界是最明确的。所有亚洲狮都属于北非狮亚支,亚洲狮不是单起源的,波斯狮与北非狮的关系要比与印度狮近。
西非狮和中非狮分布在撒哈拉沙漠和热带雨林之间,它们的分界线是尼日尔河。中非狮与东北非的分界线是东非大裂谷,但大裂谷并没有完全阻断狮子的交流。在埃塞俄比亚高原,大裂谷两侧都同时发现了中非狮和东北非狮,这里成为两个亚种的杂交带。
东北非狮和南非狮的分界线位于肯尼亚境内。肯尼亚大部分地区都是东北非狮的地盘,只有肯尼亚南部边境的几个保护区(马赛马拉、安博塞利和查沃)属于南非狮。肯尼亚南部和坦桑尼亚的狮子,长久以来被认为是最典型的东非狮(马赛狮),基因分析却证实它们在遗传学上与南非狮没有什么区别,这样,东非狮作为一个亚种被彻底取缔了。
豹属的系统发育关系,图示现代狮两大亚种、六大亚支和无鬃狮类的位置
西南非狮与南非狮的分界线稍有些复杂,西南非狮主要分布在安哥拉和纳米比亚北部,但往东“伸了一脚”,这一脚伸的还很长,伸到了津巴布韦的万基公园(津巴布韦除万基公园外都属于南非狮),将博茨瓦纳北部也囊括在内。
开普地区和卡拉哈里沙漠都是南非狮的地盘。在南非克鲁格公园及周边地区同时生活着南非狮和西南非狮,后者是人为从纳米比亚埃托沙公园引进的。
克鲁格公园的狮子,疑似有安哥拉狮血统
洞狮是狮吗?
洞狮等无鬃狮类体重可超过400千克,是有史以来最大的猫科动物之一。它们在晚更新世非常繁盛,占据了从欧洲、亚洲北部到美洲的大片地区。那么,它们是现代狮的亚种吗?
豹属分两个亚属——虎亚属和豹亚属,狮子与豹、美洲虎都属于豹亚属,这三个物种分化约300万年。无鬃狮与现代有鬃狮的分化时间尚不明确,但化石记录显示,无鬃狮大约在90万年前走出非洲,它与有鬃狮的分化至少要早于这个时间节点。
晚更新世狮类动物的分布,红色为洞狮,蓝色为北美狮,绿色为现代有鬃狮
现存豹属中,无鬃狮类最近的亲戚就是现代狮,无鬃狮确实属于狮类,这点是毋容置疑的。争议就在于,它属不属于现代狮这个物种?这实际上取决于狮子这个渐变种如何去定义,主观性相当强。
学术界对狮这个物种的最广义定义,是与豹、美洲虎相比,更接近狮子的所有动物,按该定义,狮这个物种可追溯到距今200多万年前,无鬃狮也属于这个物种。但按照狭义的定义,这个物种只包括有鬃狮类,或者只包括现代狮子的共同祖先及该祖先的所有后代(即狮的冠群,该物种最狭义定义),狮这个物种就只有几十万年的历史,无鬃狮就被排除在外了。
洞狮复原图
尼安德特人与智人分化于74万年前,北极熊与棕熊分化于60万年前,学术界普遍将它们视为独立物种。而无鬃狮和有鬃狮分化可能在100万年以上,个人意见,将无鬃狮视为独立物种似乎更为妥当一些。北美狮与洞狮分化只有30多万年,它们倒是应被视为同一物种的两个亚种。
参考文献
Bertola, L. D.; Jongbloed, H.; VanDer Gaag, K. J.; De Knijff, P.; Yamaguchi, N.; Hooghiemstra, H.; Bauer, H.; Henschel, P.; White, P. A.; Driscoll, C. A.; Tende, T.; Ottosson, U.; Saidu, Y.; Vrieling, K.; de Iongh, H. H. (2016). Phylogeographic patterns in Africa and High Resolution Delineation of genetic clades in the Lion (Panthera leo).
Barnett, R.; Yamaguchi, N.; Shapiro, B.; Ho, S. Y.; Barnes, I.; Sabin, R.; Werdelin, L.; Cuisin, J.; Larson, G. (2014). Revealing the maternal demographic history ofPanthera leousing ancient DNA and a spatially explicit genealogical analysis.
Kitchener, A. C.; Breitenmoser-Würsten, C.; Eizirik, E.; Gentry, A.; Werdelin, L.; Wilting, A.; Yamaguchi, N.; Abramov, A. V.; Christiansen, P.; Driscoll, C.; Duckworth, J. W.; Johnson, W.; Luo, S.-J.; Meijaard, E.; O’Donoghue, P.; Sanderson, J.; Seymour, K.; Bruford, M.; Groves, C.; Hoffmann, M.; Nowell, K.; Timmons, Z.; Tobe, S. (2017). A revised taxonomy of the Felidae: The final report of the Cat Classification Task Force of the IUCN Cat Specialist Group.
Wozencraft, W.C. (2005). Mammal Species of the World: A Taxonomic and Geographic Reference (3rd ed.).
Hemmer, H. (1974). Untersuchungen zur Stammesgeschichte der Pantherkatzen (Pantherinae) Teil 3. Zur Artgeschichte des L?wenPanthera (Panthera) leo(Linnaeus, 1758).
Barnett, R.; Mendoza, M. L. Z.; Soares, A. E.R.; Ho, S. Y. W.; Zazula, G.; Yamaguchi, N.; Shapiro, B.; Kirillova, I. V.; Larson, G.; Gilbert, M. T. P. (2016). Mitogenomics of the Extinct Cave Lion,Panthera spelaea(Goldfuss, 1810), resolve its position within the Panthera cats.
Levinsky I. et al. Climate envelope models suggest spatio-temporal co-occurrence of refugia of African birds and mammals.
序号中文名学名命名人及年代1狗獾克利特岛亚种Meles meles arcalusMiller, 19072狗獾伊朗亚种Meles meles canescensBlanford, 18753狗獾高加索亚种Meles meles heptneriOgnev, 19314狗獾西班牙亚种Meles meles marianensisGraells, 18975狗獾指名亚种Meles meles melesLinnaeus,17586狗獾挪威亚种Meles meles milleriBaryshnikov, Puzachenko and Abramov, 20037狗獾罗得岛亚种Meles meles rhodiusFesta, 19148狗獾费尔干纳亚种Meles meles severzoviHeptner, 19409狗獾西藏亚种Meles meles leucurusHodgson,184710狗獾东北亚种Meles meles amurensisSchrenk,185811狗獾北方亚种Meles meles leptorynchusMilne-Edwards, 186712狗獾北疆亚种Meles meles tianschanensisHoyningen-Huene,191013狗獾华南亚种Meles meles chinensisGray,186814狗獾南疆亚种Meles meles blanfordiMatschie,1907(资料来源: )
abramov
本文章来源于:看足球吧,https://www.k121.com/zuqiuzixun/42576.html
北京时间11月8日讯 欧冠八分之一决赛抽签结果昨晚出炉,皇马VS利物浦,巴黎VS拜仁,米兰VS热刺,多特VS切尔西。八分之一决赛将于2023年2月拉开帷幕,采
深足跟队记者程文莉今日早些时候在社交媒体披露了深足近况,她表示深足可能因为李铁案风波解散,而股改问题的停滞内中细节则让人深感无力。此前曾有媒体爆料,中国足协已
北京时间今天上午,中超官方宣布联赛最后一轮,北京国安和天津津门虎弃权,两队本轮对手山东泰山和武汉三镇3-0获胜,最终武汉三镇以净胜球优势力压山东泰山夺得联赛冠
近日,效力于英超曼城的中场大将贝尔纳多-席尔瓦接受了葡萄牙记录报的采访,谈到了诸多和他有关的话题以及世界杯期间葡萄牙国家队的话题。B席可能会在今夏转会离开曼城
11月29日讯 距离2004-2005欧冠决赛已经过去了许久,但是利物浦的伊斯坦布尔奇迹已然成为了足坛的经典战役。日前,利物浦时任主帅贝尼特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
北京时间2023年1月29日上午,根据国内媒体的爆料,联盟消息人士透露,辽宁男篮希望能够签下前NBA球员迈尔斯-伦纳德,以补强球队的内线实力。前NBA球员迈尔
月1月28日讯 本赛季红军利物浦在英超联赛的表现不尽人意,球队的表现没有能够获得球迷们在赛季初的期望。目前,利物浦在英超联赛积分榜排名第9位,尽管阵中锋线大将
1月14日讯,刚刚结束的本赛季第二回合的曼彻斯特德比,曼联最终在主场2-1战胜曼城,本场比赛曼联的首粒进球引发争议,B费打进了曼联的扳平进球。曼彻斯特德比争议
1月3日讯 本赛季中超联赛已经落下帷幕,作为曾经的中超霸主、亚冠得主的广州队由于在本赛季的种种原因,最终没有能够从降级区脱离。日前,外界对于广州队未来的猜测有